文化中国-国都智库

 首页>>英才举荐

艺术家付小明:日常所见,无一物一景不美

2025-07-31 浏览:22

c571d044ddf0421d82ffc9a871b5c99d.webp.jpg

▲图/艺术家 付小明 

 采访/整理:杨小米|策展人 作家 

 受访者:付小明|

艺术家 图:受访者 提供


 付小明:平静是生活的馈赠|采访手记 


        据付小明回忆,他小时候家里很穷,吃的是黑色的面粉,即使吃这个也填不饱肚子,衣服上打着布丁。可是他的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,父亲会画画、雕刻,经常画马,而妈妈绣花,用鲜艳的绣花线,让花朵绽放在土布鞋和朴素的衣物上。当付小明长大后,他发现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生活下去,这也许来自于父母对他的影响。

 03087bf40ad162d94fe1825046b595fc8b13cdee.webp.jpg

▲少年时代的付小明在创作中

       所以这么多年,从故乡甘肃到西藏,再到成都,无论遇到什么,付小明都一直没有放下画笔,画里有他的乡愁,他的惦念,他的自我,外在风景不再是肉眼所见,而是内化为心中的风景。

      人和岁月相互磨砺,最后达到一种相互谅解、彼此平和、岁月静好的境界。

      一开始不是这样的,付小明给我看他早期的作品,《蛙》系列也有鲜血淋漓的抗争,付小明认为,现在的画作是一个结果,经过奋斗和抗争后的馈赠,这种馈赠就是“平静”。

9d82d158ccbf6c81fb60850aeb548d2532fa4073.webp.jpg

 《蛙》 80cmx60cm 布面油画 2008年

        观看付小明的作品,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三个阶段,一个是批判和抗争的阶段,以《蛙》代表,第二个阶段是关于乡愁,他的画中反复出现甘肃黄土高原上的土坯房子、疲倦而温顺的牛、静静站立的马、一棵歪脖子树、垭口、积雪的村庄……你可以想象老人在墙角抽旱烟、孩子赶牛走过垭口,炊烟四起,妈妈在叫孩子吃饭的高亢的西北嗓音在风里打圈儿…… 

4a36acaf2edda3cc89427dc756830511203f922a.webp.jpg

 ▲《庄口》布面油画 50cmX60cm 2011年

         这是日头晒、北风刮、大雨刷过的黄土高原最平常的村落,它从不动容,没有霓虹灯下的城市那么多表情,它也缺乏变化,宛如一代代在黄土上生活繁衍的人类。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,人类依然创造着日常生活场景。画面的灰色调和黄色调似乎是一种寂灭,却蕴含着大地的温暖。这种来自于西北黄土地的生命力量强大到不需要显山露水,而是对苦难泰然处之。

9c16fdfaaf51f3de1874dee8c384cc0f382979f6.webp.jpg

 ▲《倔驴》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0年 

6a600c338744ebf86bf216918e93eb3a6159a713.webp.jpg

 ▲《憩》布面油画 40cmX50cm 2012年 

        而当柔软的雪覆在在干裂的黄土的伤口上时,付小明似乎在描绘这样的场景时倾注了他全部的柔情,大雪包容了土地所有的伤痕,大自然的残酷在这一瞬间消失了,粗粝的西北大地呈现出柔软的线条,而人类的劳作在这个季节也停止了,他们开始美好的歇息。而雪此刻正在滋润黄土地,生命将在雪下萌发。

aa18972bd40735fa2353f16dc93b33a30e240839.webp.jpg

 ▲《傲雪》40cmx40cm 布面油画 2022年 

e4dde71190ef76c66c89e3c4ca7cc1eaae516704.webp.jpg

 ▲《柴垛子》布面油画 30cmX40cm 2019年

eac4b74543a9822603e0beacdde885114b90eb97.webp.jpg

 ▲《暖房》布面油画 20cmX20cm 2015年

         付小明第三个阶段的作品,在“清寂之美”当代艺术展中得以较为全面的呈现,于是有了这次专访。

314e251f95cad1c8313659a428545b19c83d511a.webp.jpg

 ▲付小明作品在纳得/宅匠空间陈列

        问:您的早期作品有很多关于甘肃故乡的描绘,到成都后,您也画了一部分四川的风景和藏区的旷野雪山,绘画题材的变化是因为您内心的变化吗?

        付小明:我从小在一个很原生态的地方成长,感情比较深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后来去了不少地方,看过很多不同的风景,最后我不再局限画某一个地方的山和谷,就是见到山,有感觉就去画山,见到谷,有感觉就去画谷。

        我的画实际上不是写实的,而且我画画没有技法,因为画到一定的时候,画是和你有关系的,你自觉地就会去处理一些东西,比如云、山、水、石,它们不再是在大自然里呈现的样子,而是在你心里的样子。

241f95cad1c8a7864532e4d23063f52d71cf5048.webp.jpg

 ▲《风野》56cmx30cm 布面油画 2022 

562c11dfa9ec8a13a767b1afa069ad9fa1ecc0ff.webp.jpg

 ▲ 《脊色》140cmx60cm 布面油画 2022


2fdda3cc7cd98d1003c6dc907655841e7aec90ff.webp.jpg

 ▲ 《谷色幽然》140cmx60cm 布面油画 2021

         问:您的画作中,似乎有一种永恒的时间。有看过您画作的朋友说,您的画可以一直看进去,看到很遥远的地方。也许对大地山川来说,时间的流逝,唯一带来的就是宁静。

        付小明:能看到你说的画面背后的这些内容的人,我觉得是非常之了不起的,证明他的人生阅历等各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层面,看画已经不是单纯的看画了,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。在生活的酸甜苦辣,岁月的磨练中,找到某种平衡,到达一定精神层面,能感受到痛苦,也能体会到快乐。看山看水,其实更多的是看向自己的内心。这种境域,我也在努力,希望达到内在世界的完美。我们一起来秉持见素抱朴的精神!

21a4462309f79052da5b1ab85b99ebda7acbd56e.webp.jpg

 ▲《蓊郁》80cmx60cm 布面油画 2022

         问:我知道您也是一位空间设计师,在纳得/宅匠空间里,他们对木和石的运用,您对此有什么感受?

        付小明:人复杂到一定程度会追求一种减法,就像我画画,现在实际上是在做减法。

        纳得空间是侘寂风格的,“侘寂”这个词语是日本提出来的,但是也跟中国的很多艺术、美学相关,这个词其实是非常高级的,它其实就是一种提炼,一个打磨,就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,最后到一定的年龄阶段,他就把生活的东西都给提炼出来了。

cf1b9d16fdfaaf518b753137db3ea8fef11f7a1a.webp.jpg

 ▲“清寂之美”当代艺术展现场 

 我们的空间设计,以前比较讲究什么欧式、美式,现在已经过了那个阶段,追求更简更朴,这是人的整体审美的提升,已经不在某种风格上去考虑,而是朝着一个更接近于人性的方向去设计。其实越素越朴,越接近人性。

203fb80e7bec54e7efef3b82ee52a7404ec26aa1.webp.jpg

▲付小明在展场为观众讲解



上一篇:艺术当随时代之---当代国画名家秦少甫

下一篇:没有了!

版权所有:文化中国©1997- 2023
全国文化时讯公共资源战略工程信息化平台 

国家数字化文化产业领域大数据平台

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: 京ICP备13043172号-5
备案图标.png京公网安备:11010602130030号
邮箱:919536775@qq.com  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路1号
网 站: http://www.whw360.org